一个以木鼓传世的民族, 一个以木鼓通神的民族, 一个以木鼓为精神象征的民族——
佤族,是一个有着38万人口,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由于其极为特殊的历史进程,在祖国大家庭中备受关注。
鸦片战争后,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中国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宰割瓜分,这个稚弱、忠勇的民族曾为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迭经浴血战争,震动了中国的良心;抗日战争中,佤族再起,血祭国魂。在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史中,佤族人民以其骄人的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但由于极为复杂的历史原因、原始信仰的桎梏和民族压迫造成的深重隔阂,阿佤山腹地西盟的佤族,直至本世纪中叶仍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和奴隶制的初期,其社会发育程度极为低下。佤族盛行砍人头祭谷,笃信唯有人血才能腴沃土地,绵延不绝的复仇战争,使丰饶美丽的阿佤山封闭在与现代文明绝缘、蛮野、贫穷的深渊里———佤族社会发展比之于先进民族至少落后了2—3千年!
然而,共和国诞生50年后,佤族却在木鼓声中以一步百年的速度跨过了数十个世纪,以其独有的风采跻身于祖国大家庭,并登上了与世纪对话的讲坛,这一旷世绝无的奇迹是如何发生的?
作者以稳健、富丽、笃实的史笔揭开了中国民族史上殊为辉煌的篇章:
1950年,毛泽东首次关注佤族“砍人头祭谷”的问题;
周恩来以其绵密、审慎的指导始终倾心于佤族的社会变革;
而早在解放大军进军西南的初期,邓小平就极为深刻地阐发了我党的民族政策、方针、方法、路线……
然而,毛泽东亲自邀请的民族头人进京,却累遭反复,党的干部不惜以儿子作人质,换来“佤王”出山……
1950年岁末,26种民族的头人推举佤族代表的普洱镖牛盟示,立下了“民族团结誓词碑”;
但直至1953年,西盟佤山才真正解放……
1956年,佤族仍以人头祭谷,为了民族团结大局,“解放”不吝捐弃头颅……无数慷慨的牺牲铺就了一条民族进步的道路。
然而,58年大跃进的“脱轨”,“文革”的祸乱使历史发生严重倒退。
十一届三中全会使阿佤山迎来了又一次“解放”,改革开放使佤山云雾飞散,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关怀下,阿佤沐浴着春天的温暖———新一代佤族干部的成长标志着一个民族真正站立起来了,正率领佤族人民跨过新世纪的门坎……
《世纪木鼓》是第一部以纪实文学的样式反映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中一个社会发展程度较为落后的民族———佤族在将近一个世纪,尤其在本世纪的后50年———新中国的50年中社会历史进程的作品。
《世纪木鼓》透过一个民族进步的“特例”,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我国50年来民族政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是意义巨大的突破。在今天的世界新格局中,一方面是和平、发展与进步的主流,另一方面却是新“冷战”和大国主宰所造成的纷争,民族战争和民族分裂使国家解体,灾难频仍,又为大国竞争层辟出了角逐场,新世纪忧虑重重。
唯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民族和睦,安定团结。《世纪木鼓》的史证性是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所谓“人权”问题一再责难的一记震聋发聩的“鼓”鸣,一篇无可辩驳的回答。
《世纪木鼓》通过对我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其科学的民族理论指导下制定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领导民族地区实现社会改革的伟大实践,用无数感天撼地的事实———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代又一代的各级领导、民族工作者直至一个个普通的共产党人、解放军战士的不可湮灭的史迹客观地再现了我党自红军时代初创,逐步丰富、发展的优秀民族工作传统,尤其是它的灵魂———“实事求是”的理论及思想精髓,从而追本溯源,对“解放思想”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生动的揭示。作者对邓小平在50年代初,即时总结川西民族工作经验,创造性地阐发我党民族政策、方针、方法的历史回顾,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并通过“佤族”这样一个“特例”证明,凡是照这样的理论和政策去做的,民族就团结,就进步;凡是违背这一理论和政策的,民族就分裂,就倒退。邓小平理论不仅是我国新时期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也毫无疑问是我国民族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在这一意义上,《世纪木鼓》不失为一曲高昂的“解放思想”的颂歌,一首革命传统、民族团结的动人诗篇和爱国主义的好教材。
《世纪木鼓》在生动记录历史的浩荡长卷中,始终回响着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许多篇章催人泪下,激人思进,正气昂扬。作者在激越思辩的同时———同样通过“佤族”这一“特例”———对民族文化进行了多向的、深层的、有意义的开掘,尤其对半个世纪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我国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文化整理浩大工程的开展的重大意义及其后续的巨大影响作了令人信服的揭示,在这一点上,作品具有民族理论、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大型报告文学却采用了“新散文”的笔调、意向结构篇章,将重点放在了个体形象与群体的组合;历史与现实的照映、文化底蕴的揭示与时代精神的褒扬及各民族的“中华大家庭”对佤族进步发展的贡献。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作者黄尧三上佤山,进行了历时一年余的生活、采访、调查和艰苦创作。得到了西盟佤族、拉祜族人民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终得以完成。
毫无疑问,《世纪木鼓》是一部全面、客观、准确、公正地再现西南少数民族生活、发展和进步的报告文学作品,是一曲导向正确,主题重大,格调高昂,正气沛然的主旋律。它不独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也具有科学思辩色彩和理论深度,思想性艺术性达到较好统一的作品,是一部为时代和人民需要的好书。
我们仿佛又听到了木鼓那雄浑的回声……